2008屆新考綱文言文閱讀訓(xùn)練13
來源:高考網(wǎng) 2009-08-22 12:29:06
八、閱讀以下文字,完成1—5題。
后出師表諸葛亮
先帝慮漢賊不兩立,王業(yè)不偏安,故托臣以討賊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故知臣伐賊,才弱敵強(qiáng)也。然不伐賊,王業(yè)亦亡。惟坐而待亡,孰與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
臣受命之日,寢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顧王業(yè)不可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難以奉先帝之遺意。而議者謂為非計。今賊適疲于西,又務(wù)于東,兵法“乘勞”:此進(jìn)趨之時也。謹(jǐn)陳其事如左:
高帝明并日月,謀臣淵深,然涉險被創(chuàng),危然后安;今陛下未及高帝,謀臣不如良、平,而欲以長策取勝,坐定天下:此臣之未解一也。
劉繇、王朗,各據(jù)州郡,論安言計,動引圣人,群疑滿腹,眾難塞胸;今歲不戰(zhàn),明年不征,使孫策坐大,遂并江東:此臣之未解二也。
曹操智計,殊絕于人,其用兵也,仿佛孫、吳,然困于南陽,險于烏巢,危于祁連,逼于黎陽,幾敗北山,殆死潼關(guān),然后偽定一時耳;況臣才弱,而欲以不危而定之:此臣之未解三也。
曹操五攻昌霸不下,四越巢湖不成,任用李服而李服圖之,委任夏侯而夏侯敗亡,先帝每稱操為能,猶有此失;況臣駑下,何能必勝:此臣之未解四也。
自臣到漢中,中間期年耳,然喪趙云、陽群、馬玉、閻芝、丁立、白壽、劉合、鄧銅等,及驅(qū)長屯將①七十余人,突將無前②,叢叟、青羌,散騎武騎③一千余人,此皆數(shù)十年之內(nèi),所糾合四方之精銳,非一州之所有;若復(fù)數(shù)年,則損三分之二也。──當(dāng)何以圖敵:此臣之未解五也。
今民窮兵疲,而事不可息;事不可息,則住與行,勞費(fèi)正等;而不及今圖之,欲以一州之地,與賊持久:此臣之未解六也。
夫難平者,事也。昔先帝敗軍于楚,當(dāng)此時,曹操拊手,謂天下已定。然后先帝東連吳、越,西取巴、蜀,舉兵北征,夏侯授首:此操之失計,而漢事將成也。然后吳更違盟,關(guān)羽毀敗,秭歸蹉跌,曹丕稱帝:凡事如是,難可逆見。臣鞠躬盡瘁,死而后已;至于成敗利鈍,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注釋]①驅(qū)長屯將:部曲中的首領(lǐng)、屯兵中的將官。②突將無前:沖鋒無前的將領(lǐng)。③叢叟、青羌,散騎武騎:賨、羌民族將士以及散騎、武騎各路騎兵。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diǎn)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不毛:沒有毛發(fā)
B.今歲不戰(zhàn),明年不征,使孫策坐大坐大:安然強(qiáng)大起來
C.自臣到漢中,中間期年耳期年:一年
D.關(guān)羽毀敗,秭歸蹉跌,曹丕稱帝蹉跌:跌倒,摔跟頭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diǎn)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組是
A.惟坐而待亡,孰與伐之?公之視廉將軍孰與秦王?
B.而議者謂為非計何故懷瑾握瑜而自令見放為?
C.此臣之未解一也夫難平者,事也
D.事不可息,則住與行,勞費(fèi)正等徐而察之,則山下皆石穴罅
3.下列各句中,不屬于諸葛亮陳述的北伐理由的一項是
A.今歲不戰(zhàn),明年不征,使孫策坐大,遂并江東。
B.所糾合四方之精銳,非一州之所有;若復(fù)數(shù)年,則損三分之二也。
C.曹操智計,殊絕于人,其用兵也,仿佛孫、吳。
D.今民窮兵疲,而事不可息;事不可息,則住與行,勞費(fèi)正等。
4.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先帝慮漢賊不兩立,王業(yè)不偏安,故托臣以討賊也。
譯文:
(2)而不及今圖之,欲以一州之地,與賊持久:此臣之未解六也。
譯文:
(3)臣鞠躬盡瘁,死而后已;至于成敗利鈍,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譯文:
5.本文作于蜀軍第一次北伐失敗之后,大臣們對再次北出征伐已頗有異議。但文中卻還一再提及曹操之?dāng),又言先帝之(dāng),這是為什么?
相關(guān)推薦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xué)·選專業(yè),一步到位。
高校分?jǐn)?shù)線
專業(yè)分?jǐn)?shù)線
- 日期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