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

熱門城市 | 全國 北京 上海 廣東

華北地區(qū) |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內蒙古

東北地區(qū) | 遼寧 吉林 黑龍江

華東地區(qū) | 上海 江蘇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東

華中地區(qū) | 河南 湖北 湖南

西南地區(qū) | 重慶 四川 貴州 云南 西藏

西北地區(qū) | 陜西 甘肅 青海 寧夏 新疆

華南地區(qū) | 廣東 廣西 海南

  • 微 信
    高考

    關注高考網公眾號

    (www_gaokao_com)
    了解更多高考資訊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高考總復習 > 高考知識點 > 高考語文知識點 > 情境激趣 趣引思維

情境激趣 趣引思維

來源:網絡來源 2009-08-31 12:15:14

 

  在《新課程標準》中倡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實踐創(chuàng)新數學學習方式,強調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生活背景出發(fā),為學生提供充足的進行數學活動和數學交流的機會,促使他們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同時能獲得廣泛的數學經驗。同時數學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它具有抽象性。而一年級學生的思維特點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要形式,同時也保留著直觀動作思維的形式。針對他們和這一年齡特點和思維特點,如何在教學過程中用好這本新教材,按照《新課程標準》的宗旨來使學生愛學數學,樂學數學,會學數學。我在日常的教學實踐中注意做到以下幾點:

  一,課始,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激發(fā)學習興趣。
  興趣,是一種帶有強烈情感色彩的欲望和意向,是形成創(chuàng)新動力的重要基礎,是學生學習的內驅力。心理學研究表明,興趣是構成小學教學的基礎,也是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基礎,創(chuàng)新與興趣是緊密在一起的。只有對學習感興趣后,學生才能自主地、自覺地去觀察、研究和探索。對小學生來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最具有推動力的一種東西。
  所以, 針對一年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 在每節(jié)課的開始,都會精心設計一個生活情境,意在引起學生的注意,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讓學生真正感到數學并不是那么難,它就存在于我們周圍,就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之中。
  例如,在教學《統(tǒng)計》這一內容時,我針對小學生對自己的生日記得特別牢這一特點,先讓學生說說自己的生日是怎么過的,分別來了哪些客人,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接著說道:“大象伯伯今天也要過生日了,請小朋友看一下,他家來了多少客人呢?”這時學生的興趣高漲,爭著說自己的發(fā)現。這時,我抓住時機又問:“你還想知道些什么呢?”因為這情景是學生所熟悉的,學生又提出了許多問題,課堂氣氛顯得尤其熱烈。對老師繼續(xù)引導學生進行后面的收集整理數據的教學起了一個很好的鋪墊作用。

  二,課中,創(chuàng)設合作情境,激發(fā)探索欲望。
  數學教學過程是一個特殊的認知過程,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是學好數學的關鍵。著名心理學家皮亞杰說:“兒童的思維是從動作開始的,切斷動作與思維的聯(lián)系,思維就不能得到發(fā)展。”小學生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很難在認知過程中只憑借老師的講解來獲取數學思想和數學思維方法。因而在教學過程中,努力使學生在實踐中感知,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潛力,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來獲得知識,真正達到“我做過了,我理解了”這一目的。并且由于一年級學生的單獨動手能力還比較弱,比較樂于和同伴共同來做一件事情。這個實踐活動我一般是采用變“單獨學習”為“集體合作”。

    例如,在教學看一幅圖寫出兩個加法算式時,我讓學生分成前后四人一組,然后讓其中的一個學生按要求圓片。先放四個,再放兩個,然后讓學生說說看到的圖,并列出相應的算式。這時,分歧就來了,有的小朋友說:左邊有三個圓,右邊有兩個圓,一共有幾個圓?算式是3+2=5;而有的小朋友說:左邊有兩個圓,右邊有三個圓,一共有幾個圓?算式是2+3=5。為什么同一幅圖,卻會得到兩個不同的算式呢?這個問題一下引起了學生的注意,有的甚至走下座位,說要看看對方的小朋友是不是看錯了,后來通過自己的觀察,學生發(fā)現原來是因為看圖的位置不一樣,所以才會得到兩個不同的加法算式。當學生自己得出這個發(fā)現以后,對老師下面要教的例題,根據一幅圖寫出兩個加法算式,就不僅僅是只停留于怎么寫,而且還知道了為什么能寫出兩個算式。是真正地讓學生理解了知識的形成過程。

 

    三,課尾,創(chuàng)設游戲情境,體驗成功喜悅
  小學生一般都好表現,如果你讓他展示一下學會的新本領,他的積極性會很高。如果在表現過程中他獲得了成功,那他以后學習的勁頭就更足了。這種成功的喜悅會使他產生更高的學習興趣,而這種興趣又能再次激發(fā)起他的探究欲望,探究的成功又再次促進興趣的萌生,由此,形成一種良性的循環(huán)。
  因而,在每一堂課尾,我都安排了“精彩表現五分鐘”。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以各種可愛小動物為載體,讓學生來充當助人為樂的小英雄。例如,給蜜蜂引路,送小鳥回家,幫幫小熊吧,請你做裁判等各具特色的游戲環(huán)節(jié),使學生在游戲中運用學到的知識,既檢查了學生對本段內容的掌握情況,又使學生在游戲過程中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從而使他真正體會到數學的作用,使他產生學好數學的愿望。


  總之,我覺得“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勵”。如何在課堂教學中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真正參與到學習中來,真正體現出《新課程標準》中所提倡的讓學生在自主探索中來掌握知識這一目標,還有待于教師在教學中不斷地摸索,不斷地努力!

 

收藏

相關推薦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yè),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線

專業(yè)分數線

京ICP備10033062號-2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備案編號:110108195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56762110     舉報郵箱:wzjubao@tal.com

高考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5-2022 m.0u5j96q.cn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