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歷史教案:《國共的十年對峙》教案四(2)
2019-09-20 15:54:03網(wǎng)絡資源
二、說學法
1.學情分析
我校高一學生只具備初步的自學能力,歷史知識不廣,語言組織能力不強,對于該課內容,主要停留在對歷史事件的了解和一些簡單的分析上,學生的分析、歸納、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待提高。
2.學法指導
。1)課前預習:要求學生課前預習,熟悉教材。
。2)課堂引導:課堂上引導,培養(yǎng)能力。
。3)課后強化:做相關練習,鞏固知識。
【教學過程】
1.導入:
采用“閱兵儀式”視頻材料片段,營造氛圍,導入南昌起義。 這是一支正義之師,這是一支威武之師,那么我們這支人民的軍隊是怎么建立起來的呢?
南昌起義: 學生閱讀,自主掌握,重點突出意義。
土地革命: 圖表演示,材料分析,問題探討解答。
1927年秋,毛澤東領導了湘贛邊秋收起義,進攻方向是長沙,受挫,毛澤東決定放棄進攻計劃,改向井岡山進軍。
提問:南昌起義南下廣州與秋收起義進攻大城市長沙,結果都失敗,為什么會這樣?說明了什么? 因為大城市敵人力量強大;城市斗爭道路不符合中國國情,必須走農(nóng)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
農(nóng)村革命根據(jù)地的建立“示意圖。
紅軍長征:示意圖演示;問題探究。
“中國工農(nóng)紅軍長征路線圖”、 七律·長征
2.遵義會議:探究:
1)遵義會議的重要性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
2)為什么說遵義會議“在事實上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新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呢?
3)為什么說遵義會議標志著中共從幼稚走向成熟?
3.本課要旨
1)南昌起義標志中國共產(chǎn)黨獨立領導武裝斗爭的開始。
2)土地革命時期,毛澤東從實踐和理論上解決了中國革命的道路問題。
3)遵義會議是中國共產(chǎn)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4)鞏固練習
注意題目的層次性
【教學反思】
1)處理新教材內容,必須突破傳統(tǒng)教材內容的束縛,進行大膽的取舍,或知識的重新整合。
2)本課的測評和學習延伸雖然體現(xiàn)了本課的教學重難點,但與現(xiàn)實聯(lián)系不緊密,缺乏創(chuàng)新精神。
最新高考資訊、高考政策、考前準備、高考預測、志愿填報、錄取分數(shù)線等
高考時間線的全部重要節(jié)點
盡在"高考網(wǎng)"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