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戰(zhàn)高考家長別踩這些雷
2020-05-19 20:58:57網(wǎng)絡整理
高三學子備戰(zhàn)火力全開,家長們的壓力也逐漸增大。加上受疫情的影響,居家獨學而無友,部分孩子學習狀態(tài)不夠理想,家長們看著就心焦,有些家庭已經有了一點劍拔弩張的氛圍。聽聽青島五十八中正高級教師、山東省特級心理教師王克偉的建議,家長學學怎樣做才能正確為孩子高考助力。
和諧親子關系帶來學習動力
“高考主要考三種素質:身體素質、知識能力素質、心理素質。 ”在王克偉看來,孩子的這三種素質會受外界的影響,所以高考更像一個系統(tǒng)工程,不僅考學生,還考家長和老師。一名學生高考成功,40%取決于學生自身的努力,30%取決于教師指導,還有30%則是基于家庭教育。如果把高考比作一場戰(zhàn)役,孩子是主力軍,老師是前方指揮員,家庭就是后方大本營。因此,要打贏這場硬仗,必須三者合力,家長們的責任也挺重。
“如果一個人每天要連續(xù)工作15小時以上,中間只能休息一小會兒,身邊還有人監(jiān)督,不得有一刻松懈,你想想是一種什么感覺。高三的孩子就是這種狀態(tài)。 ”王克偉說,如果家長們能夠這樣換位思考一下,就應該能體會到高三的孩子其實很不容易,所以他們偶爾想玩一會是很正常的,家長們應該給予他們自我放松的時間和空間,不應該憤怒,更不能打罵。
王克偉建議,家長們應該給孩子營造一個寬松愉悅的家庭環(huán)境,讓他們體會到家是一個寧靜的港灣,帶著一種放松的心態(tài)復習備考。高考前心態(tài)是影響孩子學習成績的重要因素,而和諧的親子關系則是學習的第一大動力,如果親子關系被破壞,就容易使孩子喪失學習動力。家長不應該過分干預孩子的學習,那樣會讓他們失掉自主感,聰明的父母要學會正確引導孩子自主學習。
最常見的八個“雷區(qū)”要提防
眼見孩子全力備戰(zhàn)高考,家長們自然也想盡可能幫一把,但是如果勁兒沒用對地方,只能越幫越忙。王克偉總結了八種常見的雷區(qū),家長們不妨看看自己踩了幾個——
雷區(qū)1.不停念“緊箍咒”。 “就這三個月了”“決定你命運的時候來了”……這些話看著眼熟嗎?其實都是“禁語”,容易讓孩子感覺心慌意亂,壓力加大。
雷區(qū)2.過度保護。讓孩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太過舒服反而增加孩子的內疚心理。
雷區(qū)3.過分干涉。經常問東問西,什么事都打聽,而且特別好打聽孩子和異性同學間的關系,即使是孩子只是跟同學正常傾訴交流,家長也忍不住給扣上早戀的帽子。
雷區(qū)4.過分期待。“再努力一下,下一次爭取提升多少名。 ”“朝著985努力”……這樣的話高一高二說說就罷了,倒計時期間不要說,假如設定了高目標,多次實現(xiàn)不了,孩子自尊心就可能挫傷,加重自卑感。
雷區(qū)5.跟別人攀比。整天把“你看看×××,你再看看你”掛在嘴上,把別人家孩子“帶回家”,只會讓自己的孩子焦慮難過,破壞學習動力。
雷區(qū)6.家教無度。各種輔導班都給孩子安排上,孩子沒了自主學習的時間,不能徹底領悟老師講的內容,反而可能影響成績。
雷區(qū)7.放任冷落孩子。心理專家都強調家長們抱著順其自然的態(tài)度來看待孩子學習,但這不等于對孩子的一切漠不關心,忽略孩子的困難,家長再忙也要關注孩子的努力。
雷區(qū)8.父母意見有分歧。有的家庭父母教養(yǎng)孩子的觀點、方式不同,結果引發(fā)“內戰(zhàn)”,在這種環(huán)境中,孩子是無法好好學習的。
靠譜家長當好身心“按摩師”
高三孩子在備考階段心理本來就比較脆弱,對外界的任何變化都很敏感,他們能從父母的一舉一動里觀察到父母對自己是否信任。王克偉說,即使家長再急,也要穩(wěn)住陣腳,不能表現(xiàn)出來,盡量使家庭生活保持一種輕松、自由的氛圍,并努力用信任、快樂這種積極情緒來感染孩子,做好孩子的心理“按摩師”。他還給出了具體建議:滿懷信心,相信自己的孩子;不在家渲染考試的難度;寬容對待孩子考試失敗,給予前進的勇氣;尊重孩子的人格,適當多鼓勵;避免家庭糾紛;減少親友互訪;可以對孩子有期望,但要合理;不使用威脅性的語言;督促孩子休息好,保證充足睡眠。這樣做有助于給孩子帶來充足的安全感,提高學習效率。
家長也可以嘗試做孩子的身體“按摩師”,在孩子學習累了的情況下,讓孩子平趴在床上,從肩膀、背部到腰部依次適度揉按,然后順著大腿的經絡按下來,內外側都要按到,再來回揉搓腳趾,按壓涌泉穴至少10秒。整個過程15-20分鐘,能有效幫孩子緩解疲勞。
除此之外,家長還要做好孩子的左膀右臂,提前收集打算報考的院校信息,查看招生計劃、往年的錄取分數(shù)線、專業(yè)設置等,做好準備性工作。
最新高考資訊、高考政策、考前準備、高考預測、志愿填報、錄取分數(shù)線等
高考時間線的全部重要節(jié)點
盡在"高考網(wǎng)"微信公眾號